今年的区块链盛宴,ENS 必然榜上有名。
自发布以来,ENS 已经成为被应用广泛集成的区块链域名标准。尤其是 ENS 举办的治理通证空投的活动,更引起了社区广泛热议。目前,已有超过20万的用户使用 ENS,创建了超过51万个域名。并且,ENS 已被集成到300多个应用中。
从广义上讲,ENS 域名也属于一种去中心化标识符,以某个域名标识的属性集合形成了该域名的身份。作为这样一个域名系统,ENS 符合了 Zooko 三角的三个特性,即安全、去中心化和人类可读性。于是有人认为:作为元老级的区块链项目,背靠以太坊,ENS 将成为去中心化身份(下文统称 DID)的替代方案,一统 DID 的“江湖”。
那么,ENS 是不是真的能够代替 DID 呢?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ENS。
ENS,英文全称 Ethereum Name Service,译为以太坊域名服务,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、开放和可扩展的命名系统。
在 Web2 中,一个网站最原始的 IP 其实是一串数字,比如百度首页的 IP 是“202.108.22.5”。但我们在打开百度时,一般只会输入“baidu.com”。这是因为通过 DNS 技术,计算机将我们输入的“baidu.com”解析为网络的 IP 地址“202.108.22.5”,进而链接到百度的服务器,供我们使用。
ENS 之于 Web3,相当于 DNS 之于 Web2。有所不同的是,在 Web3 中,ENS 去解析的域名,映射的不是网站 IP,而是用户的以太地址。
就比如 V 神的 ENS 域名“vitalik.eth”,映射的是他的以太坊地址”0xd8….45”。
当你选择“vitalik.eth”做交互时,底层逻辑是计算机解析了这个域名并链接到了对应的以太坊地址,进而你可以与这个以太坊地址做数据交换。
为什么我们能够直接使用“baidu.com”,而不是“202.108.22.5”呢?这是因为通过 DNS,计算机将域名“baidu.com”与这串 IP 数字联系了起来。
同样到 Web3 中,网站 IP 成了以太坊地址(42个字符)。但对于我们来说,去记忆这个长串是不现实的,也是反人类的。于是 ENS 就提供了反向解析的功能,即将一个简短可读的域名与这一长串序列关联起来。
当你拥有 ENS 域名以后,在做链上交互时,你只需要告诉对方“我的域名是‘xxx.eth’”,对方就可以直接搜索并和你发生数据交互。
也恰巧是这个功能,使得 ENS 能够成为 Web3 中的 DID 解决方案之一。一旦应用集成 ENS 后,已拥有 ENS 域名的用户可以直接利用以太坊地址的私钥授权登录,无需创建账号和密码,同时系统会默认将 ENS 名称作为账户名。
除此以外,ENS 还能支持域名解析其它类型的资源,包括内容哈希,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域名可以链接到一些存储在 IPFS、Swarm 等分布式存储系统之上的内容,这些可以包含用户的历史数据,比如账户头像、NFT等。
基于此,ENS 可以进一步实现去中心化账户的功能,不仅提供账户登录,还可以保存用户数据,以便应用调取。
正如开头所说,目前已经有不少协议、应用接入 ENS。介于 ENS 提供的去中心化登录方式以及部分服务与 DID 重合,加之背靠以太坊,所以才会有“ENS 取代 DID”的声音出现。
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下篇文章,我们将从多角度为大家进行解答。